(原创)汇市风云之我们要建自己的平台(外汇小说连载一)
汇商琅琊榜特约投稿:GCG Nike
2014年10月,YN 正放假住在上海家里,他离开上海已经十几个年头了,早在99年已经和家人移民澳洲了。由于工作的原因,每次回国也只回上海的房子短住几天。YN是一家国际知名外汇平台的澳洲部销售,这家平台这两年靠着激进的市场赠金推广在中国扩张的非常迅速,仅内地就有1000人的销售规模,几乎在行内无人不晓。
这天下午,YN毫无征兆的收到一封公司内部邮件,从今日起,公司不再对客户开放赠金活动,出于对职业的本能,他感到心里发凉,公司怕是出事了。他马上拨通了LY 的电话,电话那头深深一口叹气声, 那边显然也看到邮件了。YN拿起一瓶啤酒狠狠的吹了一口:” 这下怎么好呢,公司怕是资金链出问题了。
长期以来,靠的就是这赠金政策和所有代理的推广,我和你都知道这样下去会出事的,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突然”. LY 郁闷的回复到: “对啊,公司刚刚为了上市,在澳洲盲目扩张,一口气从7-8人的销售团队扩张到50人,停止了客户最看重的赠金,业务是难以为继的。之前谈好的大客户也等着吹吧” 。LY是这家平台在澳洲的最大负责人,虽然才20岁出头,心理年龄要超出正常年龄好几岁。这时他心里迅速开启紧急应对方案,“YN,你提早改机票回悉尼吧,我们好想一套紧急应对方案”。“好的,我改明天一早的机票回来”YN不假思索的答应。作为这家跨国公司的销售top gun, 他早已习惯了拎包就飞的生活节奏,时差也根本不用倒。
展开全文
快到年底了,悉尼一如既往的热。CBD Four Seasons 酒店对面一栋俯视海港大桥和歌剧院的楼里,这栋楼刚刚被中国首富王健林旗下的万达集团斥巨资收购下来,要开发成豪华住宅楼,均价据说可以卖到7万澳币一平米。钢铁FX的悉尼办公室就在这栋楼的第22层。会议室坐着四个人气氛凝重地开着会,tom 钢铁FX出了名的销售能手,虽然入职是在澳洲悉尼总部,可是人却一直在国内,业绩一直是全球排名前十,总部其实一直不知道他好久没去悉尼办公室报到了。
他的座右铭是“销售拿业绩说话” 提了提鼻梁上的眼镜嚷嚷到:“这下完了,客户全留不住了,公司要出事了”。Leon在一旁附和“早说了这逗逼公司要完蛋,哪家平台给这么多赠金啊,吸引来的全是对冲客户,这样不可能赚钱”,Leon是公司的开心果,想当年他爸为了送他出国留学,把上海的一套静安区房子卖了,才卖100多万人民币,到现在这套房子已经涨到了1000多万,大家都笑他,为何不呆在国内本本分分的做一个富二代。
YN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他当年20岁从CS澳洲国家队退下来后,就一直把做外汇当做游戏来玩,每天看着屏幕里数字的跳动和账户盈余的变化他很享受这份刺激感,心中一直想有一家自己的外汇平台。“不如我们自己开一家外汇平台吧”他提到。LY这时也顿时眼里有神了,没想到有人想法竟和自己如此一致,”这是个好主意,我们开一个平台有足够资金么,钱从哪里来?”
几个人简单核算一下成本,买一块澳洲外汇经营牌照(有market maker 资质的)在150万-200 万澳币,外加ASIC(澳洲监管局)要求至少银行资产不能少于110万澳币,一套MT4交易系统十万美金,运营储备资金算它50万澳币,办公室租赁保证金20-40万澳币。抛开每月固定运营费用(MT4服务费,法律顾问,财务,员工薪水,办公室租金,平台服务器,ASIC交易数据上报费用),先期投入至少400万澳币。这样算下来四个人每人要出100 万澳币。
Leon家里有财团支持,钱不是问题, Tom 澳洲房产已经有好几套了,也没问题,LY老爸是做生意,早期移民澳洲来的,和女朋友梦梦刚谈恋爱,给女朋友花钱从不眨眼,之前是靠业绩赚的不错, 可是短期离100万澳币还有些距离。YN才刚投了房子,手里现金也不够,家里在上海是有几处房产的,可是这小子 出国后就不问家里要钱了,因为之前打职业游戏,家里觉得没出息,所以憋着气也不会去找家里要钱。
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做一个白标,从别家公司借用的外汇牌照,可是资金不存放在自己公司的银行账户里,每个月付个月租费,MT4会有自己公司的logo,自己也能够搭建网站,拥有自己的客户端,打打自己的公司品牌,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先期投入成本。可是这样个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,就是MT4后台自主权不在手上, 做事效率很低,客户上网一查您的金融牌照,就知道你只是一个白标了,侧面反映公司实力不雄厚,国内投资人被坑怕了,都倾向和实力稳定,信誉良好的平台做生意。经过一番权衡,大家一时半会也没讨论出一个清晰的方案来,可是一个自己开平台的种子已经播在了这四个年轻人的心里。
未完待续。。欢迎留言评论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