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吴昭华:去喜德,管好沉默的内分泌疾病

Connor 火必下载 2025-08-12 2 0

编者按:

在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的宏伟蓝图中,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根据2022—2025年相关工作方案通知,医疗资源的下沉与精准帮扶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、促进医疗公平的关键举措。

2025年,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选派7名优秀医生奔赴喜德县人民医院。这7位医生,涵盖骨科、外科、麻醉科等关键领域,他们将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,为喜德县人民医院带去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前沿的医学理念,为喜德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,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群众。

在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,人民网四川频道联合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策划推出系列人物专访,记录这7位医生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、挑战与成长,让更多人了解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的重要意义。

喜德县,坐落于凉山腹地,蜿蜒崎岖的山路如一道道天然屏障,将山内外的世界悄然分隔。这里,正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(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)内分泌科医生吴昭华近7个多月来坚守的“战场”——一场与沉默的疾病、医疗资源的鸿沟以及健康观念的滞后展开的持久战。

在群山屏障下,揪出“沉默的杀手”

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吴昭华:去喜德,管好沉默的内分泌疾病

吴昭华和同事了解患者情况。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

这样的案例在凉山并非孤例。糖尿病管理被延误的境况更令她忧心。许多患者初次来到吴昭华面前时,血糖已如脱缰野马,且合并有多种并发症,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心梗、脑梗等,用药方案复杂。反复住院不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,更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。

吴昭华也深刻意识到,面对甲状腺疾病、糖尿病等看似“不痛不痒”的内分泌疾病,需要长期管理,反复去遥远的成都大医院求诊,对当地群众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奢望:路途艰辛自不必说,当地大部分是彝族的百姓,出县后语言不通,连挂号都像闯入迷宫。久而久之,“能不去医院就不去” 成了无奈的共识。

然而,忽视的代价十分沉重。“内分泌疾病不像急症那样惊心动魄,却像暗藏杀机的慢性毒药。”吴昭华解释到,糖尿病需个体化治疗,其用药管理精细复杂——降糖药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致命性低血糖;特殊情况下某些药物可能加重其他脏器的负担。

展开全文

正因如此,此行前来,她心中便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:为凉山群众解决好这些基础疾病,做好慢病管理;同时,帮助本地的专科医生真正成长起来,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,才能为这里的群众筑起疾病管理的有效堤坝。

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吴昭华:去喜德,管好沉默的内分泌疾病

吴昭华照顾患者。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

在一声声“卡莎莎”中薪火相传

初来帮扶的日子,挑战无处不在。从繁华成都到偏远喜德,一次探家需辗转汽车、火车、地铁,往返近十小时;初上高原,水土不服引发的腹泻让她身心俱疲;语言不通,更让每一次医患沟通都充满阻碍。但她从未退缩。在徒弟的翻译帮助下,她学会的第一句彝语,便是患者口中真诚的“卡莎莎”(谢谢)。这朴素的感激,成了她克服万难的第一份精神力量。

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吴昭华:去喜德,管好沉默的内分泌疾病

吴昭华在喜德县开展诊疗讲座。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供图

彝族农民沙马(化名)阿姨深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困扰多年,出于对省城专家的信任,让她成为吴昭华诊室里的“铁粉”。每个月,莎玛复诊的日子前后一定要挂上吴昭华的号,风雨无阻。坚持规范治疗大半年后,复查结果令人欣喜:血液检查显示,原本紊乱的促甲状腺激素(TSH)和游离甲状腺素(FT4) 水平已基本恢复正常范围。这意味着她的甲状腺功能在药物控制下得到有效纠正。沙马阿姨目前服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剂量,已从最初每日两片成功减至半片,病情稳定,各项指标均在理想范围内。这减下去的药片,不仅是病情好转的刻度尺,更是跨越语言与地域的医患信任所浇灌出的健康之花。

评论